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,7月5日,纺织服装学院东方红青春“织”约乡村振兴促进团奔赴怀化市会同县,以“‘会’聚大将故里,‘同’筑和美家园”为主题,旨在通过“支教+研学+访企+助农+宣传”五位一体的实践模式,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将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,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。
产学研融合:智汇园区赋能产业升级
7月5日,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程浩南带领东方红青春“织”约乡村振兴促进团,深入会同县连山工业园开展产学研合作。团队通过调研竹材加工、箱包制造等特色产业,与企业签订技术帮扶协议,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,为传统制造业注入创新活力,构建“智库+产业+青春”的振兴新模式。
红色研学:行走的思政课赓续红色血脉
7月6日,实践团在粟裕纪念馆创新开展“三维互动”红色研学。通过沉浸式党课、情景微剧、老兵访谈等形式,将党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实地,让青年学子在革命故里感悟初心使命。这一“行走的思政课”模式,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。
非遗守护:青春力量激活传统技艺
聚焦非遗传承困境,团队先后探访会同向氏手工柴火月饼作坊和肖氏竹编传人肖体贵。通过拍摄纪录片、设计创新产品、发起“非遗守护计划”,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市场衔接。实践团提出“传承+创新+市场”三维保护机制,呼吁高校开设工艺选修课,为非遗可持续发展提供青年方案。
艺术赋能:墙绘点亮美丽乡村
7月9日,师生们在渡头村以艺术介入乡村建设,完成3幅共100平方米的乡村振兴主题墙绘。作品融合侗族文化、生态农业等元素,既美化村容村貌,又传递文明乡风,探索出“艺术设计+乡村治理”的实践路径。
科技助农:数字桥梁破解产销难题
在岩壁村葡萄园,团队运用直播带货、包装升级、农技指导等方式助力农户增收。通过电商培训与品牌策划,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,彰显数字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。
教育帮扶:七彩假期托举山区未来
实践团在铺坪村针对留守儿童开展“7+5”特色支教,涵盖美育、科普、心理辅导等七大主题,惠及200余人次。通过建立长效帮扶机制,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持续陪伴模式,为乡村教育均衡发展贡献高校智慧。
结语: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
一周的实践中,湖南工程学院师生以专业为笔、以热忱为墨,在会同大地书写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。从产业升级到文化传承,从生态建设到教育帮扶,多维实践既锤炼了青年本领,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“校地合作”范式,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。

(审核:李爱国 何斌 谭小明)